新型肺炎的爆发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。在非常时期下,每个人都会产生许多情绪。
– 也许是因每日增长的疫情数据而难过、担心……
– 也许是因供不应求的口罩、酒精而恐慌、焦虑……
– 也许是因足不出户的全民隔离防护而孤独、心烦……
– 也许是因延迟复工与网上办公的开展而好奇……
– 也许是因全国的万众齐心与一线战士的付出感到自信、感动……

在一项发布于澎湃平台的网络调研结果中发现,全国人民出现最频繁的前五个情绪状态为:焦虑、难过、恐惧、心烦还有自信。

↑来源:澎湃客户端@路照明 《被新冠肺炎困在家中的中国人,这几天都在干什么?》↑

情绪的本质是一种化学物质,也是我们内心的一种“信号”,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,不论你有什么情绪,它们都是自然的、合理的。
接纳所有的情绪变化,因为它们正在保护我们!

6秒钟情商希望支持大家在疫情期间科学调适心理与驾驭情绪,将与大家分享:
– 作为普通大众,可能出现的常见情绪和行为;
– 孩子们会看待疫情以及常见的情绪和行为;
– 被隔离后会出现的常见应激反应;
– 如何帮助家人走出应激反应?
(以下内容整理和参考自《华西医学大系》·《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》)

面对疫情,不同人群会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

普通大众

在疫情恐慌下,普通大众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会变得特别关注。不仅会关注“戴口罩、勤洗手”等行为、更是会对“咳嗽、发热”等症状特别留意,并容易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“疫情”联系起来,甚至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下降。

情绪:不同程度地对“疫情”过度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、麻木、不知所措、孤独,会担心疫情无法控制,变得容易烦躁,容易激惹,也会对疫情相关的“负面”信息感到愤怒。

行为: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,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、消息、测量体温;相互支持或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;生活懒散、懒言少语;做事变得冲动、莽撞或者坐立不安;哭泣、自我孤立或者失眠等。

如果你或者家人有相似的情绪或行为出现,不用过于担心。因为这些是我们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,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出现的这些感觉,并相信这些是自然发生的!没有理由为焦虑而感到焦虑!

孩子

为了防控疫情,学校延迟开学,培训班、线下亲子活动暂停,对孩子们的生活也带来许多影响。而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待疫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。

婴幼儿(0 ~ 6 岁):年龄越低对“疫情”的理解越不深刻, 因此疫情本身对该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影响不大。但是如果主要抚养人因病隔离,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,部分儿童也会出现 焦虑反应。

低幼儿童的焦虑表现可能表现为:作息混乱、饮食变差、特别黏人或冷漠、哭闹不止、重复的动作(如吮指), 发育倒退(如:原本可以说10字的句子,变为只能说单词、叠字等;本来会自己 解便的儿童频繁尿床、尿裤子等等)。

儿童(6 ~ 12 岁):对疫情有了一定的理解,与低幼儿童相同的是,该年龄段的孩子对待与疫情的反应和家长密切相关。往往儿童不会主动寻求疫情的信息, 但如果主要抚养人因病隔离,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,儿童往往也会焦虑。

儿童的焦虑表现可能表现为: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、脆弱、容易哭泣、莫名的烦躁、易激惹、反复地洗手、什么都不敢摸不敢碰、睡眠差、入睡困难、容易惊醒、黏人等。

青少年(12 岁以上):年龄越大的青少年应激反应越接近成人的反应,可以参见“普通大众”的应激反应。但需要注意,青少年面对一定的学业压力,家长需要注重青少年对学业的担忧。

需要家长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孩子面对疫情都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。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维持正常的状态。而年龄越小的孩子, 越容易受到来自父母和或成年家庭成员由于应激反应而出现情绪、行为的变化影响。因此,家长对于疫情的态度和身心稳定的状态,是帮助孩子能够平稳度过疫情期的基础。

隔离病人

隔离病人的灾难化的意识可能会变得特别重,如:

认为生病是老天不公平;将工作人员正常的严肃行为看作是针对自己;变得敏感、多疑、容易较真;过度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了生病和被隔离;反复想不恰当的问题和事情;记忆力下降,注意力下降;甚至少数人会否认疾病。

情绪:对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,感到恐慌、慌张、不知所措;对被限制感到愤怒、抱怨;对健康、家庭、财产、工作和未来等过于担心;害怕死亡;感到沮丧、孤独、被抛弃。

行为:有些人会反复洗手,挑剔环境卫生,拒绝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,反复确认是否安全,挑剔病友或医务人员的行为;有些人拒绝服某些药或要求使用某些药物;拒绝病房活动;有些人变得过于依赖家人、医生;有些人因为小事而采取冲动过激行为。

隔离病人本身因为健康原因存在身体上的不适,应激反应可能会加重原有的不适。需要朋友与家人的关心与安慰,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。帮助他们以相对更好的状态来与病毒抗争!

如何帮助家人走出应激反应?

(1)首先,要照顾好自己,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,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健康。

(2)其次,要保持冷静,要倾听家人的诉求,保持亲切的交流态度,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。

(3)再次,鼓励家人积极应对,可以书写出可能发生的结果,并一条一条讨论其发生的可能性,帮助他们建立信心

(4)最后,如果疫情带来的情绪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,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,影响到了日常生活、社交或工作,就需要及时向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求助(点此可查看全国各地心理援助中心联系方式)

以上内容整理和参考自《华西医学大系》——四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最新编写的

《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》(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,华西医学出版中心)。

在这本111页的《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》中,整理出来了咨询频率高、普遍关注的问题。大家可以通过各大网络平台新华书店客户端进行免费阅读和下载。

我们隔离病毒,不隔离情绪。接纳情绪,接纳自己。让我们一起,万众一心,战胜疫情!

(点击此处查看微信公众号原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