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常常会有人用“悲观的人”、“乐观的人”给自己或他人下定义、贴标签。但其实,悲观或乐观,反映的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和外在世界的评估和判断风格,或者说对于具体事件的应对方式。

心理学家 Julie Norem 认为(2001):

“尽管我们总习惯将乐观与悲观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,但实际上,绝对的乐观者或绝对的悲观者是极少数的。”过度乐观或悲观都有不利的一面,既然它们是对于具体事件的应对方式,就不要轻易把自己定性为“悲观的人”,你可能只是没有习惯用乐观的方式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乐观思维模式”来应对这件事。

关于乐观,应该是疫情开始以来大家感受尤为重要的了。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各种关于“乐观”的报道:有治愈的患者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一定要乐观面对、有医生带着患者跳新疆舞、有方舱里安静看书的“读书哥”……

大家在用各种积极乐观的方法预防和自我疗愈,在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特效药的情况下,“乐观”无疑成了一剂良药!

既然逆境中的乐观思维如此重要,那我们该如何修炼它呢?在这里向大家介绍TIE乐观思维(基于Martin Seligman博士的研究得出)。

TIE乐观思维

T – Temporary:这个困难是暂时的,不会永远存在。

I – Isolated:这个困难只是这一件事,并不是泛化到所有事。

E – Effort Possible:这个困难通过努力会有所改善甚至战胜它,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。

通过“TIE乐观思维”,帮助大家从这三个维度重新“解读“遇到的困难。  

那么,如何应用“TIE乐观思维”呢?

例如:回想一个让你感到非常困难和有挑战的事情,如“我又把这件事情搞砸了,看来我永远也学不会,真是太糟了,我好失败啊!这个事情我根本无法完成!”现在我们运用TIE重新思考这个“困难”:

Temporary 暂时的:

从时间上来看,这个困难是永远存在呢,还是只是暂时的?这个“暂时”可能是几天、几周、几个月或几年,不论怎样,它就只是“暂时”的,并不会永远存在。想想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些“至暗时刻”,如今也都仿佛烟消云散,所以当下这个事情造成的结果或挫败感,终有一天也会烟消云散,不可能永远、一辈子都存在于生命中,这只是漫长人生的一小段或一小部分。

Isolated 孤立的:

一件事情没做好,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做不好;现在学不会,不代表永远学不会。同样,这个困难就只是这个困难本身,也只是这个当下,并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做不好,我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。

Effort Possible 可以努力的:

这个困难是无能为力,一点办法都没有吗?还是说努力想想办法还是有可能解决的。如果自己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,那么寻求帮助,找到外界支持,是不是也能向目标迈进一小步呢?

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使用,我还编了一个简单的“乐观三连”口诀:

乐观三连

1.暂时——困难不会永远存在。

2.局部——现在不代表未来、局部不代表全部。

3.可改变——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在这里,也送给大家一个来自6秒钟情商快闪节的游戏——希望之蛋。这是一个可以帮助你修炼乐观思维的游戏,也是可以和家人、孩子、朋友、同事一起共渡欢乐时光的游戏!

(在公众号内回复:希望之蛋,可免费下载本游戏的PDF版本)

“乐观三连”和“希望之蛋”都是我们《逆境中的情商赋能》线上系列课程里的内容,很高兴在征得同学们同意后分享他们的“乐观实践”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:

通过以上这些我们看到,一件事情的本身没有“乐观”、“悲观”之分 ,它的“好”或“坏”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。在运用“TIE”过程中,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、认识这件事情,产生越来越清晰、客观的“解读”,既不过度悲观,也不盲目乐观,即使在“至暗时刻”,仍然可以在客观评估现实后,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,并逐渐形成越来越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。